随着夏日的热情如火般蔓延,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暑假。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自由的季节,无论是海边嬉戏、山林探险,还是城市漫步、家庭聚会,都让人心生向往。然而,在享受这份惬意的同时,中暑这一夏日隐忧也不容忽视。为了让你我能够安全、愉快地度过这个夏天,特此奉上这份暑期中暑指南,希望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贴心的建议,守护你的夏日健康。
认识中暑
中暑的定义
中暑,医学上称为热射病,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其症状可轻可重,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多汗、口渴等,重者则可能出现高热、无汗、皮肤干燥、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等严重症状,危及生命。
中暑的分类
01
先兆中暑
是中暑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高,但一般不超过37.5℃。
02
轻症中暑
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03
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无汗、意识障碍等,死亡率极高。
预防中暑
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10时至16时外出,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户外活动,以减少阳光直射和高温暴露的时间。
穿着清凉
穿着轻薄、宽松、透气的衣物,颜色以浅色为主,以减少热量的吸收。佩戴宽边帽、太阳镜和遮阳伞,保护头部、面部和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
补充水分
无论是否感到口渴,都应定时补充水分,尤其是出汗较多时,应适量补充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高糖分的饮料,以免加重脱水。
均衡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这些食物富含水分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降温解暑。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瘦肉和豆制品,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保持室内凉爽
使用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将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一般建议26℃左右),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注意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防止细菌滋生。
关注特殊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应给予特别关注。避免让他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及时为他们补充水分和营养,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中暑救治
迅速识别中暑症状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中暑症状,
如头晕、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皮肤灼热等,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解开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以利散热。
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以降低体温。同时,可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皮肤,以加速散热。注意不要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让患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救治。
心理安抚
中暑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恐慌等情绪反应,此时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抚,帮助他们保持冷静和配合治疗。
中暑后的救治与预防复发
中暑后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继续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多吃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促进身体康复。待身体状况允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散步、慢跑等低强度运动为主,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防暑降温准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中暑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活动。
在炎炎夏日的旅途中,中暑虽为不时之虞,但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遵循科学的预防与应对措施,便能大大降低其风险。然而,当面对中暑的紧急情况时,最关键的一步在于及时送医求助。记住,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发现有人中暑症状严重,切勿拖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安全送至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在专业的医疗照护下,患者将能得到最有效的救治,迅速恢复健康。因此,让我们在享受夏日的同时,不忘守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共同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假期。
供稿 | 重症医学科 马瑞
审核 | 医务科
排版 | 综合办
往期回顾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