〢六味地黄丸的前世今生〢
六味地黄丸,在中医药中可谓赫赫有名,其原名地黄丸,是根据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中第十五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至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仲阳,根据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八味肾气丸去掉桂枝、附子而成地黄丸,其余药物配比不变,又名六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的使用过程中,历代医家见仁见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并外延了本方的临床适用范围。按照现代医学分类,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老年病等多学科,真正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
NO.01
六味地黄丸组方解读
中医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故有“先天之本”之称。阴不足,则变生诸证。
六味地黄丸方药组成为: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和牡丹皮。本方以肝肾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辅以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也能固精,共为臣药。
三药配伍,滋补肝脾肾,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和山药之和,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此为三补。
泽泻配熟地黄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清泻肝火;茯苓配山药淡渗脾湿,三药相配为“三泻”。
六味地黄丸的适应人群:
NO.02
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虚火上炎而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口干咽燥,咽痛失音,齿牙不固,小儿囟开不合发育迟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因此无论内外妇儿科只要见到上述症状经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的证候均可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NO.03
六味地黄丸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熬夜
中医认为夜属阴,如果您在夜里一直不休息,一直在活动,那么消耗的是您的阴气,所以,熬夜的人注意了,如果您感觉到了有前面的那些临床症状,那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进行调理了,它可以慢慢调整您身体的失衡,使身体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用脑过度
现在的工作学习节奏快,出现了很多在短时间内过度用脑的情况,这些事情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基础,如果过度用脑,则会产生一些比如耳鸣、疲惫无力、头晕、腰腿无力等情况,所以想要补充用脑过度产生的身体失调的情况,要从补肾下手,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它可以对身体进行调整,使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
房事过度
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是长期的,缓慢的,房事过度如果能够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六味地黄丸,就可以减缓身体的损伤程度。但是,它并不是纯粹的壮阳药;
六味地黄丸虽好,但须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正确应用,且湿热体质、阳虚体质、脾胃功能弱的人群不宜使用。
-THE END-
供稿 | 榆东分院 杨蔚
审核 | 医务科
排版 | 综合办
往期回顾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